香港有你[2017]
顯示第 1-10 筆資料 (共 10 筆)
1. 馮永基與羅發禮
2017-05-17
觀看人次: 2
"近年, 香港的建築設計沉悶嗎? 非人性化嗎? '地少人多'真的就是香港建築設計發展的最大障礙嗎? 普羅大眾又如何透過提升對建築的欣賞能力, 改變香港建築的未來路向呢? 《香港有你》請來資深建築師馮永基(Raymond)與新銳建築師羅發禮(James)展開跨世代對話, 從各自的建築理念談到香港未來年輕建築師的發展前景. 從香港天水圍飛到印度孟買, 再到中東的杜拜, 細看他們的建築作品, 以了解建築...
2. Vivienne Tam 與任銘暉
2017-05-24
觀看人次: 1
"衣服是最基本的生活條件, 時裝設計是最貼身的創意工業. 首位登上國際時裝業舞台的香港時裝設計師Vivienne TAM, 與土生土長的新晉時裝設計師任銘暉(Mountain YAM)份屬同門-在香港理工設計系畢業. 儘管二人的起步點一樣, 但卻面對著不同逆境. 他們兩師姐弟展開跨世代對談, 分享入行的辛酸, 靈感的來源, 設計的概念, 以及未來的發展. 本集分別追訪兩位時裝設計師在紐約, 上海等...
3. 沈祖堯與梁卓偉
2017-05-31
觀看人次: 4
"香港經歷過鼠疫和霍亂, 以及近年的沙士和豬流感. 這數次重大疫症的洗禮不單改變了香港人的衞生習慣, 更同時推動了醫療改革, 對醫學教育發展影響深遠. 兩位曾經領軍對抗疫症的人物, 沈祖堯(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及梁卓偉(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 肩負歷史留下的教育使命, 迎接時代帶給這代香港人的新挑戰."--RTHK website.
4. 許鞍華與郭子健
2017-06-07
觀看人次: 1
"香港-這個曾經被譽為'東方好萊塢'的小地方, 百多年來被慢慢打造成一個自成一格, 亂中有序的電影王國. 到底是因為奇迹? 還是環境使然? 由盛轉衰的香港電影業, 又應何去何從? 前路到底是生或死? 在70年代末加入電影業的許鞍華, 以及在'電影已死'的二千年入行的郭子健, 又是如何面對電影業轉型, 迎接新時代的挑戰?"--RTHK website.
5. 李靜與李慧詩
2017-06-14
觀看人次: 3
"香港是一片彈丸之地, 運動員一直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下艱苦奮進. 近年, 香港運動的發展不斷有所突破, 多個體育項目都取得驕人成績, 背後全賴一羣運動員的不懈努力及打不死的奮鬥精神. 奧運獎牌得主兼現任香港乒乓球女子代表隊主教練李靜, 以及同奪奧運獎牌的單車運動員李慧詩, 將細說他們的辛酸及成功之道."--RTHK website.
6. 莊陳有與何靜瑩
2017-06-21
觀看人次: 1
"政府, 商界及民間推動社會企業的發展已屆十載, 也逐漸形成以創業解決社會問題的風氣. 商界精英何靜瑩曾創辦社企毛衣廠, 以復興香港製衣業, 而她近年更建立互聯網平台來推廣社企文化; 扶貧先鋒莊陳有則創辦了'黑暗中對話', 以兩小時的暗黑體驗為他的企業產品. 兩人的經歷與性格雖然迥異, 卻在前往社會公義的路上相遇. 兩位社企家會在節目中展開跨世代對談, 分享他們與弱勢社羣共同創業的點滴. 我們亦會...
7. 陳國民與沈慧林
2017-06-28
觀看人次: 2
"本地製造業式微,工廠北移已是司空見慣,現時真正稱得上是香港製造的品牌已所餘無幾。時而勢易,工業在今天的香港到底要如何尋求生存空間呢?電器集團的創辦人陳國民,生於香港工業以代客加工為主的年代,他當時認為熱水爐將成為家家必備的電器,於是便堅持自行設計和製造,最終在1982年自立門戶,創造出自家的品牌、成就自己的工業夢。年輕一代的沈慧林則主打「香港製造」,堅持把主生產線設在香港,成功地為品牌建立良好的...
8. 李嘉齡與張緯晴
2017-07-05
觀看人次: 1
"綜觀香港古典音樂樂壇,可能許多藝文界人士都會感慨,在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裏,進場欣賞古典音樂會的觀眾以長者居多,古典音樂在香港是否真的不能流行起來呢?本集節目請來香港鋼琴家李嘉齡及張緯晴,從她們的成長背景、本地音樂氛圍以至文化政策,談到她們如何把個人興趣發展成事業,甚至為港爭光,在國際鋼琴比賽中取得驕人成績。"--RTHK website.
9. 王冬勝與倪以理
2017-07-12
觀看人次: 1
"回歸以來,香港經濟經歷了數次大考驗,包括97年金融風暴、03年沙士、08年金融海嘯,香港一次又一次地走出困局,並與內地更緊密地合作,帶來新機遇。然而,香港面對內地及亞洲其他城市的競爭,要維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殊不容易。王冬勝及倪以理將從香港經濟情況、與內地經濟的融合以至國際競爭力三方面,探討香港二十年來的變化。"--RTHK website.
10. 傅家俊與吳安儀
2017-07-19
觀看人次: 1
"傅家俊是香港首位晉身職業桌球壇的運動員,他一直希望香港能復辦職業賽,以推動桌球運動。吳安儀則是受到父親的薰陶而愛上桌球,更多次奪得世界冠軍。兩位桌球手大談自己如何踏上全職運動員之路、並分享他們如何面對事業低潮,以及探討我們該如何在港普及桌球運動。"--RTHK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