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香港. II = Hong Kong, my home II
顯示第 1-8 筆資料 (共 8 筆)
1. 永遠的智慧
2016-09-20
觀看人次: 24
"少數族裔要在社會立足談何容易,因為他們往往要較本地人加倍努力。若有人可以與他們結伴同行,他們的路可能會更為平坦。在香港,便有兩個本地人見證着一個印度少年的成長路,同時也成為他一路上的守護者。 高永智,人稱KJ,是生於香港的印度裔男生。他今年16歲,就讀中四。他是學生會幹事,也是「德」社社長。形象陽光的他擅長流行的beat box,更經常代表學校在外演出。 詹小寶今年18歲,是...
2. 日鄉隨俗
2016-09-27
觀看人次: 2
"日本有一句諺語「住めば都」,意思是「住慣了的地方就是天堂」。兩個日本人來港定居,一個生活了四年,一個一住四十多年,各自找到心中的天堂。 今年已七十歲的品川一誠,在香港已生活了四十多年,三年前退休後,發覺自己對香港的認識比對日本的更多,所以決定留下來,並到坪洲這個離島耕種,過着半隱居的生活。 品川性格隨遇而安,既來之則安之,在他的小農田亦可見一斑。品川遵循「自然農法」耕種,也就是說開好農...
3. 孟加拉的兩生花
2016-10-04
觀看人次: 3
"現時,香港只有不足二千名孟加拉人居住,他們有的是早二、三十年前來港工作並紮根於此,有的是他們的家眷及後代,有的更是來港等候審核確認的難民。其總人口只是居港印度人的二十分之一,可謂是居港少數民族中的少數。 現年28歲的 Shormi Ahmed,自1999年與母親和姐姐一起從孟加拉來港,跟九十年代初已來港從事進出口貿易生意的父親在香港建立新生活。她在香港渡過了沒有「中文語境」的中學歲月,...
4. 快樂成雙
2016-10-11
觀看人次: 13
"人在異鄉,要適應另一套文化並非易事。三位來自西方國家的丈夫,為了香港妻子離鄉別井來港生活,活像電影情節般浪漫。但浪漫過後,回到現實中的婚姻生活,還得應付很多難題。愛,會否是三段異族婚姻的解難方法? 來自英國的John二十多年前在老家遇上到當地旅行的Persis,跟她結婚後移居香港,一住便是二十五年。John現時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現在更在大學教授語言學。John對自己的教學要求嚴格,全...
5. 我的大學之道
2016-10-18
觀看人次: 6
"由於從小掌握粵語,使韋正德這個尼泊爾裔男生更容易融入本地,並以不俗的成績修畢中學理科課程。不過,他並沒有安於現狀。喜歡思考人生道理的他毅然選修哲學,而為了提高其辯證思維和論述能力,韋正德更加入大學辯論隊。他亦計畫將來加入公務員行列甚至從政。這都源於一個動機,就是他希望以親身例證鼓勵更多少數族裔青年在香港爭取更好的發展。 雖然韋正德身為尼泊爾裔人,但他比不少本地人更了解香港社會的各項議題...
6. 泰美麗的故事
2016-10-25
觀看人次: 76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不少泰國女性以過埠新娘的身分移居香港,人地生疏加上言語不通,很多都遇上溝通和適應的問題。當中有人選擇逆境自強,有人則隨遇而安,各自發展成不同的故事。 要適應截然不同的新環境,絕對不是易事,但新環境也是新機遇。泰國華僑謝桂芳於八十年代在香港落地生根,並隨着香港經濟的起跌抓緊每個機遇。機場於一九九八年遷到赤鱲角,後來出現沙士襲港,很多人因此看淡九龍城的前景,亦有不少店舖...
7. 她・不一樣
2016-11-01
觀看人次: 3
"香港部分少數族裔受語言或文化差異所礙,故在生活或就業方面遇到困難。不過,當中亦有人即使通曉中文,也單單因為膚色不同而吃過不少苦頭。 香港一直強調多元開放,讓少數族裔可以在社會中扮演不同角色,而巴基斯坦裔的張美姬(Maggie)便是其中一員。Maggie現職懲教署懲教主任,於羅湖懲教所擔任區域主管。她之所以能操流利廣東話,全因她在香港出世。她三個月大時便遭親生父母遺棄於孤兒院。在三歲時,...
8. 第二個家
2016-11-08
觀看人次: 94
"Nischaya 及Neivda兩兄妹分別就讀小學二年和三年級。他們在尼泊爾出生後,父親便把他們帶來香港。去年十一月,兩兄妹自出生後第一次返回尼泊爾的家鄉。自幼於香港長大的二人,雖然對簡樸的家鄉感到新奇,但始終未能適應當地生活。 父親希望小朋友學好中文,日後便不用如自己般只能靠勞力生活。學習中文無疑是進入主流社會的重要一環,但作為父親的他更希望小朋友可以快樂地學習,不要因成績單而感到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