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天人合一[2016] = Nature and man in one 2016

顯示第 1-10 筆資料 (共 10 筆)

21:40
1. 綠・惜香港

2016-05-28

觀看人次: 7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製造很多垃圾及產生大量碳排放,但在全球性的氣候變化,以及能源危機之下,香港人又怎能獨善其身,置身事外?"--RTHK網頁. "香港大約有4萬個垃圾桶,令大家將棄置垃圾變得理所當然,結果人均每日都市固體廢物量近年有增無減,我們應該要正視的是廢物管理而非垃圾處理。因此,「垃圾徵費」事在必行,這項台北及南韓已實行多年的廢物管理政策,目的是要讓市民道知,棄置垃圾需要成本,大...

21:40
2. 回收有價

2016-06-04

觀看人次: 7

"有想過我們每天扔掉的垃圾,其實是重要的資源嗎?只要好好分類,就可以回收再造。但當中涉及人工、運輸成本,如果沒有政策的協助,難以推動回收資源,重投生產。要做好回收分類,離不開財政誘因。"--RTHK網頁. "台灣早已立法「垃圾徵費」以及「強制分類」,台北與新北市更要購買專用垃圾袋,將垃圾和回收資源交到清潔隊回收。市民為了節省購買專用垃圾袋的費用,自然盡量分類回收以減少垃圾量,效果立竿見影,回...

21:40
3. 惜食

2016-06-11

觀看人次: 3

"香港每日製造3600噸廚餘,堆填區三分一的垃圾也是來自廚餘,不過我們一直也沒有廚餘回收政策。"--RTHK網頁. "全世界廚餘回收率最高的國家要算是南韓,有超過九成的廚餘都能成功回收。" "南韓政府早在1998年便開始實施廚餘徵費,2005年更加立法禁止廚餘進入堆填區。南韓政府實施廚餘徵費初期,先後推出付費專用廚餘袋,以及在大型屋苑設置廚餘桶,讓居民平均攤分廚餘費用。為配合「廚餘按量...

21:40
4. 一爐烈焰. (上)

2016-06-18

觀看人次: 1

"香港三個堆填區即將爆滿,政府計劃在石鼓洲興建焚化爐,以解燃眉之急。無論焚化或堆填,都是處理廢物的末端方法。焚化可以將垃圾體積大大縮減,但沒有將垃圾完全解決,仍有後續問題需要處理。"--RTHK網頁. "台灣面對垃圾問題,於1991年推行「一縣市一爐」政策。原計畫興建36座焚化廠,但最終只興建了二十六座,其中兩座更沒有啟用,主要因為民眾的反對,以及台灣推行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令垃圾量大減。採...

21:40
5. 一爐烈焰. (下)

2016-06-25

觀看人次: 1

"一個城市如果要以焚化爐去處理垃圾,除了實用之外,同時亦可以兼具藝術元素。"--RTHK網頁.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是其中一個以焚化處理垃圾的歐洲城市。維也納人口近一百八十萬,每年產生大約一百一十萬噸垃圾,當中有三成資源回收,另外七成以焚化處理。市內有四座焚化廠,最有人氣的是Spittelau焚化廠,因為1987年火災重建時,邀得崇尚自然的已故藝術家百水先生設計,這座建築亦成為維也納著名景點...

21:40
6. 再生的未來. (上)

2016-07-02

觀看人次: 11

"福島核事故,留低的不祇是頹垣敗瓦,還有核電安全的警號,加上全球暖化,發展可再生能源,取代核能及化石燃料是刻不容緩。"--RTHK網頁. "日本早於八十年代開始發展可再生能源,311核事故之後更加快步伐,至現時可再生能源的比率達百分之十二,是亞洲地區最高的國家之一。日本各城市也有不同的政策鼓勵市民利用太陽能,如名古屋,日照時間是日本全國排行第五,人口密集又欠缺其他天然資源,太陽能是不二之選。...

21:40
7. 再生的未來. (下)

2016-07-09

觀看人次: 1

"童話王國丹麥原來也是風車之國。"--RTHK網頁. "2012年,丹麥訂下減碳目標,希望在2035年完全以可再生能源發電。現時全國有超過5000台風力發電的風車,能為全國提供四成的用電量。" "可再生能源雖然取之不竭,但供應不穩定,所以丹麥與挪威、瑞典和德國等周邊國家連成能源聯網,務求穩定可再生能源的供應。另外,為了有效地消耗多餘的可再生能源,家居用的熱泵是其中一個解決方法。熱泵其實...

21:40
8. 綠色築跡. (上)

2016-07-16

觀看人次: 1

"香港是人口密度極高的城市,市內密集及屏風式的建築,加上太陽輻射,建築物與地面之間多次的反射與吸收,以及大量使用冷氣等等,大大增加了温室效應,令城市氣溫提高。另外,建築物用電佔全港總用電量達百分之九十,有關耗電量所產生的碳排放超過六成。因此,推廣建築物的能源效益,可有效地節約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從而有助減慢全球暖化。"--RTHK網頁. "綠色建築是指減少建築物對環境影響的建築作業模式,...

21:40
9. 綠色築跡. (下)

2016-07-23

觀看人次: 1

"綠色建築並不是新建築物的專利。舊的建築,只要做一些節能翻新工程去提升能源效益,一樣可以幫助減少碳排放。有研究指出英國的建築物平均壽命有132年,樓齡普遍較高,無論結構或設備與今時今日的標準也相去甚遠,能源效益亦偏低。倫敦市政府為了達到2025年減少六成碳排放量的目標,推出了改善公營建築物能源效益的計劃。公營房屋佔倫敦市碳排放約一成,所以政府展開大規模的翻新工程,包括為居民更換暖氣系統、安裝雙層玻...

21:40
10. 旅程

2016-07-30

觀看人次: 1

"走訪多個綠色國度,認識無數的環保技術,旅程抵達終站。回到思考的起點,或許我們要問,「廢物」,究竟所謂何事?"--RTHK網頁. "瑞典,一個在環保最前線的國家,以「邁向零化石燃料國家」作為2050年的目標,其中第三大城市馬爾摩(Malmö)以「綠色策略」入手,從一個工業重鎮轉型為一個結合環保意識和科技的生態城市,而首都斯德哥爾摩(Stockholm),更是歐洲首個「綠色之都」。這些出色的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