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安居

Showing 1-8 of 8 results

22:59
1. 民有所居

2023-12-17

3 views

"1953年12月聖誕夜,石硤尾寮屋區發生大火,五千多人無家可歸,首批共八幢六層高的徙置大廈於1954年年底在石硤尾建成,揭開了香港公營房屋發展的序幕。 1954年,徙置事務處成立,負責管理因1953年石硤尾大火而衍生的多層徙置區, 1954年4月,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成立,委員會的職責是為當時的「白領階級中的低薪者」提供一些水準較高而租金較低廉的單位。1964年,政府推出《管制權宜住所,徙置及政府...

22:59
2. 樂聚天倫

2023-12-24

1 view

"香港人口不斷膨脹,市區可供發展的用地逐漸短缺,政府遂決定在較偏遠的地點興建公共屋邨。華富邨便是首個引入此概念的屋邨,具有商鋪、停車場、巴士總站和各類社區康樂設施,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社區。七十年代初,政府宣佈「十年建屋計劃」,為180萬香港居民提供設備齊全,有合理居住環境的居所。1973年,為了配合十年建屋計劃,政府重組原有的公營房屋組織,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統籌,並將徙置事務處及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

22:59
3. 幸福有方

2023-12-31

2 views

"房委會於2000年推行房屋質素改革,其中一個重要變革就是將公營房屋的標準化設計轉為非標準化設計,引入更多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的設計構思,於當年新落成之樓宇例如油麗邨等,強調微氣候研究、增加綠化,亦增添不少可持續發展之元素。對於舊有樓宇,例如蘇屋邨進行全面重建,而新蘇屋邨亦演變成一個發展與保育並重的現代化屋邨。另外油塘大型購物商場大本型之設計及營運,除了達至商業化的經營效率,也重視提供社區設施,凝聚...

22:59
4. 家安抵萬金

2024-01-07

1 view

"房屋委員會多年來一直為社會大眾提供一個穩健的房屋階梯,既為基層及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安全網,亦讓經濟條件許可之人士於房屋階梯拾級而上,逐步改善生活環境。為此目標,房委會歷年推行多個資助自資居所計劃,既圓市民置業之夢想,亦加快公屋流轉,縮短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居者有其屋計劃自1978年推行以來,一直深受收入不足以購買私人樓宇的市民歡迎。其他資助自置居所計劃,例如白居二(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租者置其...

22:59
5. 時變,地變,家不變

2024-01-14

8 views

"時變——公營房屋設計見證時代變遷公營房屋類型見證時代變遷,由徒置大廈到不同建築設計的演變,長型、雙塔式、Y型、和諧式等標誌性建築,都緣於民生需求而設計,解決屋住問題,改善居民生活素質。 地變——新市鎮公營房屋發展七十年代香港人口不斷膨脹,市區可供發展的用地短缺,需要大量建屋土地,舒緩居住問題,當時政府推出「十年建屋計劃」開拓新市鎮。沙田區是第一代新市鎮發展地區之一,完善交通配套及城門河沿岸填海造...

22:59
6. 遷室.宜居

2024-01-21

3 views

"現時,房委會一共管理193條公共屋邨,超過81萬個公屋單位,服務210萬名香港市民。自八十年代起,房委會落實「整體重建計劃」,於1987至2012年間大規模清拆重建舊式公屋。時至今日,隨著社會發展及對居住環境的需求提升,公屋重建項目仍然適時有序地推行。而目前正在規劃及進行的10 個重建項目中,以位於港島南區、有超過50年歷史的華富邨最為龐大。在這重建方案中,9200個華富邨單位,將會分3期清拆,...

22:59
7. 共生

2024-01-28

2 views

"建屋建家,以人為本,是房委會向來的理念。不過於發展的過程當中,建築團隊着眼的並不只於幾座大樓。他們同樣重視對大自然生態的尊重、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對鄰近社群的關顧。『共生共存』,成為公營房屋的發展藍圖中,一記重要的座右銘。 近年不少公共屋邨於新界地區落成,當中不難發現許多對環境保護的設施。從減廢、物料循環再用、節能、綠化等不同範疇,房屋署團隊將大自然素材適切保留,並將素材加入屋邨設計當中,以建造一...

22:59
8. 建築科技與未來

2024-02-04

2 views

"要提高建屋效率、減低製作成本、準確預測工程跟環境的相互影響、改善工作環境、以至保護建築工人的安全,科技的幫助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房屋署團隊自二千年代初開始研究及應用模擬訊息系統(BIM)及地理訊息系統(GIS),經過多年的試驗及改良,演變至2023年最新推出的智築目系統。在電子資訊科技的協助下,工程團隊可輕易掌握地盤狀況,監測建築進度,預防意外發生。而為了減少地盤工人於高空及危險環境工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