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香港
Showing 1-10 of 10 results
1. 回轉之間
2014-09-28
1 view
"Bernard 說每次回港的理由,衹為探望父母.張重雪說因為掛念父母才會回上海.Bernard 說他不喜歡香港了,張重雪說她很喜歡香港."--RTHK網頁. "曾移民紐西蘭的Bernard , 2001年回港發展,當時感覺香港今非昔比.眼前的香港很陌生...獅子山下精神、鄰里關係、包容、上進心和那份與生俱來的拼博心態似乎都變得蕩然無存.巧遇公司到內地開發業務的契機,他選擇離港到北京發展,目...
2. 圍城
2014-10-05
2 views
"施德安 (CD),十二歲時隨家人移居香港.一直不喜歡這個地方,覺得香港人很冷漠.直到開始接觸社會運動、舊區保育,並在中大社會學系陳健民教授門下學習,開始因參與,慢慢建立起對香港的感情,並強烈認同這裏是他的家.可是,他要走了.城市的紛亂、喧嘩,令他喘不過氣來.他要回到家鄉福建泉州思索自己未來的路."離開是為了回來."他要叩問自己能在這個城市的社會發展中擔當甚麼角色?與歷來和香港關係密切的同鄉親族走...
3. 來之・安之
2014-10-12
1 view
"有人在香港尋找機會, 亦有人在此追求安穩的生活, 尤其對於曾經過著顛沛流離生活的華僑來說, 香港讓他們可以落地生根. 據估計, 上世紀七十年代, 約有30-40萬華僑及其配偶、子女, 由內地移居到香港, 華僑一生飄泊, 最終有人選擇以香港為終點站, 但亦有人選擇離開, 再一次遷移別國.在港的華僑與他們的下一代, 究竟是過客, 還是香港人?"--RTHK網頁. "經歷過排華及文化大革命的印尼...
4. 建我城
2014-10-19
2 views
"香港之建立, 有賴不同年代的香港精英, 摸索發展, 創建各種得以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價值, 然後不斷更新傳承."--RTHK網頁. "羅志堅早於52年加入香港福利部門, 是香港第一代的社會工作者.戰後貧窮, 民生保障只僅夠糊口, 與今日不可比擬. 六七十年代更是香港制度與價值的創建期, 社會福利與服務, 勾劃出今日制度的骨幹和輪廓, 直至九十年代末退休, 羅志堅一直參與其中. 團隊精神去做好每...
5. 創業者
2014-10-26
2 views
"香港精神有人稱之為獅子山下精神,是一種刻苦耐勞、自強不息的精神.至八九十年代,工業北移,社會開始轉轉型,香港成為國際金融城市!香港人的心態也有所轉變,台灣學者龍應台將這名為"中環價值"."--RTHK網頁. "金融地產的買賣可以製造財富,也可以製造泡沫,一些實業家、創業者仍然相信社會要持續發展,是真的要有所創造."--RTHK網頁. "製衣廠東主蕭玉妍 Eva,八九年創業,深深體會...
6. 向前看, 向錢看
2014-11-02
3 views
"乘著經濟高速起飛,八、九十年代出生、成長的香港人,享受著"高速發展帶來的成果.拆卸、重建,起更高的樓房,追求更大的經濟價值,成就摩天大廈林立的璀璨都市,是香港發展的方程式."講求效率、追求經濟價值",成為香港人的金科玉律,但過程中,我們又犧牲了什麼?"--RTHK網頁. "1980年出生的黄敬業Isaac,對這種發展模式感到厭倦.先輩是筲箕灣的水上人,在筲箕灣土生土長.在他眼中,筲箕灣是個...
7. 繁華背後
2014-11-09
7 views
"根據<二0一二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香港貧窮人口約101萬,佔整體人口15.2%.以七百萬人的香港來說, 七個人裡就有一個窮人."--RTHK網頁. "兩個來自基層的年輕人, 巧真及浩文,他們父母的一代,在香港工業、建造業發展最蓬勃時期,付出過不少血汗,建構了今日香港的繁華燦爛. 但他們的下一代,巧真及浩文又能否沾上半點色彩?"--RTHK網頁. "巧真爸爸在實施抵壘政策時偷渡來港....
8. 橫流
2014-11-16
1 view
"以往,努力讀書考上大學就有好生活,現在就算大學畢業也未必找到理想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以往,努力總會有升職加薪的好日子,現在這條苦盡甘來的方程序仍然存在嗎?青年人仍然相信這條成功的方程式嗎?又或是另闢溪徑,為自己創出一片新天,為獅子山精神重新定義."--RTHK網頁. "建築系畢業的石稚昀(ADAM),兩年前到了德國柏林過工作假期,再搭順風車由柏林途經50多個城市回港.回來後他放棄成為建築...
9. 流動青年
2014-11-23
2 views
"年青一代,向上流動機會少,便要爭在起跑線上.為了力爭上游,拒絕做沒有理想的鹹魚,機會越少,越要拼勁,就是他們的生命力."--RTHK網頁. "漆黑天空掛著星光,遙遙呼應以隔億年.香港繁華的燈光,代表都市的動力.星輝閃閃的夜空,是繁華背後的一扇窗.朱子亮(Mew)發著微小如星光的力量,以燦爛的香港星空照片推廣天文.他讀了三次中一,被評為資優生,卻選擇入讀實用中學,一心學習手藝謀生.在那裡他遇...
10. 北京香港製造
2014-11-30
1 view
"兩位前廣告人,一位現居北京,一位在香港,生活地方的選擇自然反映了個人價值觀,但放在更大的環境去看,那也是集體經驗的一部分,主題是:如何在大環境的變遷中好好的生活下去."--RTHK網頁. "1983年,中英就香港回歸展開談判.那年,15歲的Andrew被家人送到加拿大讀書,下一步便是全家移民.移居海外,Andrew對香港的身份特別有意識也越感到模糊,在加拿大生活越久,越感到與當地人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