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檔案[2021]
顯示第 31-40 筆資料 (共 49 筆)
31. 樓梯角落
2021-08-01
觀看人次: 3
"香港地寸金尺土,想地盡其用,舊樓樓梯底的空間,都被視為是創業機會。雖然地方狹窄,不過便宜的租金,就吸引了各行各業在樓梯舖做生意,包括傳統行業如手雕麻雀、繡花鞋,還有補鞋、配匙、雜貨店等。為了善用舖內的一分一寸,舖主在設計佈局方面亦想盡辦法,在這個狹窄的空間中,展現民間智慧。然而,為了趕上城市發展的步伐,舊區逐一翻新,唐樓難逃清拆命運,樓梯舖的命運也將走到盡頭,還在經營的樓梯舖,有怎樣的故事?"-...
32. 講錢未必傷感情
2021-08-08
觀看人次: 2
"錢幣的價值除了在於面值,更承載了每個時代的社會文化。講錢未必傷感情,有錢幣收藏家喜歡透過現鈔講故事,就如曾經是普羅大眾用以繳交電費的一分紙幣,它現時就成為了認識香港歷史的載體。然而時移勢易,市民為了追求更方便快捷的消費過程,錢幣不再局限於現金,市民現時只要一機在手,就能利用電子貨幣消費,甚至有人全職鑽研其優惠,務求將每一分錢都「賺到盡」。但電子貨幣會否只是年輕人的玩意?私隱問題又會否成為隱憂呢?...
33. 跨境潮退時
2021-08-15
觀看人次: 13
"深港跨境學童於過去十多年來「迫爆」北區學額。唯新冠肺炎疫情於一年多前來襲,中港一直未能通關引發跨境生退學潮,北區學校首當其衝出現縮班危機。伴隨社會老齡化和移民潮的夾擊,全港中小學及幼稚園面臨適齡學童人口不足的問題,原本錄取大量跨境生的學校要如何變陣應對招生難關?跨境學童這個時代產物是否會在疫情影響下提早消失?"--TVB website.
34. 誰為他們吶喊
2021-08-22
觀看人次: 6
"14歲中度智障及自閉症少年2016年8月23日在私營殘疾人士院舍墮斃,今年5月死因庭裁定死於意外,陪審團同時提出提高院舍人手要求、員工專業知識等多項建議。肇事院舍當年另有五名院友於八個月內相繼死亡,更被揭發院長涉性侵院友等事故,當時已引發逾廿個關注團體及眾家屬要求政府監管私院,檢討及改革《殘疾人士院舍條例》。"--TVB website.
35. 輪上健將
2021-08-29
觀看人次: 2
"提到體壇健將,不少人會想起運動員在田徑場上奔馳。但跑不動,是否就不能成為運動健將呢?有跆拳道女運動員,在輪椅上考獲黑帶、奪得世界金牌。也有屢獲殊榮的攀石好手,憑雙臂力量,連人帶輪椅,爬上獅子山巔。他們與所有運動員一樣,有一個奧運夢。今屆在東京舉行的殘疾人奧運會,首次加入跆拳道和羽毛球項目,這些改變會不會為他們人生打開新篇章呢?未能打入殘奧的項目,運動員又打算如何推動呢?"--TVB websit...
36. 家有犬兒
2021-09-05
觀看人次: 3
"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工程陸續展開,有部分村民被收地後獲派公屋,但與他們生活多年的貓狗,因為公屋扣分制所限不能跟隨主人上樓,有估計數以千計動物將會流離失所。 常說狗隻有靈性,有人與牠情同家人,甚至視牠為精神支柱,相伴在旁直到最後一刻;另一邊廂也有人視牠為工具,用完即棄,只共患難不共「富貴」。在現行屋邨管理扣分制下,住戶可以申請狗隻成為「伴侶犬」,飼主怎樣通過申請門檻,延續人狗之情?"--TVB web...
37. 非行少年
2021-09-12
觀看人次: 3
"2020年,全港10至20歲青少年犯罪個案近4000宗。有學者指,青少年的偏差行為往往是「根源於家庭,顯現於學校,惡化於社會。」然而時代的演進,影響青少年成長的因素更複雜,究竟非行少年所衍生的「非常行為」是誰之過?近年,各界提倡「家長、學校、警方、社工」四方協作,幫助非行少年回歸正途,以及為下一代樹立更好的價值觀。究竟現時四方協作的成效如何?非行少年在迷失的路途上,最需要的又是甚麼?"--TVB...
38. 工廈容不下
2021-09-19
觀看人次: 12
"政府計劃清拆轄下四幢工廈以興建公屋,包括火炭穗輝、長沙灣宏昌、九龍灣業安及葵涌葵安工廠大廈。約二千個廠戶明年底前要選擇結業、遷往私人工廈,或申請租用另外兩幢政府工廈,但後者僅供四十個單位競投。香港自上世紀八十年代經濟轉型,本地剩下印刷、打鐵、機械零件製造等小型工業。這些廠戶默默以自傲的技藝維生過活,有人實踐著香港製造,有人為公私營機構工作的後勤。面臨清拆,他們何去何從?工業於香港還有何社會價值?...
39. 巧手
2021-09-26
觀看人次: 3
"「手」,你我都擁有,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全都依靠它。有沒有想過,一雙滿布皺紋的手,仍可以手執針線?一雙傷痕纍纍的手,能賦予每一雙皮鞋意義?一雙不靈活、不健全的手,可以造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縱然每雙手的外型、才華、能力不一,憑一「手」之手為社區傳遞溫暖。一雙手力量,可能超越你的想像。你又會用這雙手做甚麼?"--TVB website.
40. 電池·摩打·螺絲釘
2021-10-03
觀看人次: 3
"時間催人老,連電器都逃不過「變老」的命運。面對「老電器」,不少人都會棄舊迎新。連負責修理的維修商,也不時因為找不到零件,提早宣布「電器死亡」。歐盟今年三月實施新法案,要求家庭電器生產商在十年內供應足夠的後備零件,讓消費者能夠自行維修電器,保障用家的「維修權」。如果家電變得長壽,你又會否願意不放棄這位「老人家」呢?"--TVB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