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鏗鏘集[2022]

顯示第 11-20 筆資料 (共 53 筆)

22:59
11. 變出機遇

2022-03-10

觀看人次: 3

時代進步,社會工作形態亦隨生活步伐改變,網絡的流通,令生活節省不少時間,人與人之間相聚與外出時間減少,取而代之的是網上進行。隨著遙距技術的發展越來越普及,無論學校學習模式、在家工作,甚至日常生活的飲食起居方式都完全改變了,人們在適應上有何困難?都市變遷,改變人們生活習慣,而網上教育,網購,網訂送餐行業,在新時代下,人人作出適應,期望變出新機遇--RTHK Website.

22:59
12. 身心靈

2022-03-17

觀看人次: 6

不同類型的身心靈課程近年不斷湧現,五花百門,參加的人亦不斷增加;社區組織、宗教團體、中小學校推出不少的身心靈活動,協助減壓、集中精神;香港大學社工學系亦創辦了行為健康碩士課程,教授身心靈知識。到底身心靈是什麼?是否透過芳療、瑜珈、頌缽、靜觀可以幫助睡眠?不同的身心靈課程,例如禪修、瑜伽、健康咖啡店、音叉治療、禪繞畫等又如何幫助人們的身心靈健康?--RTHK Website.

22:23
13. 跨境路上

2022-03-24

觀看人次: 2

近年來,由於國際上轉口港競爭激烈,香港的貨運訂單減少,跨境貨車司機數目亦隨之而下降。事實上,這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局,包括司機年齡老化、收入減少,而司機數目亦持續下降。界業人士憂慮,由於香港食用的蔬菜、鮮活、肉類,過往近9成供應依靠跨境司機運輸,若從業人數持續下降,對民生造成影響 --RTHK Website.

22:57
14. 保樓・築跡

2022-03-31

觀看人次: 3

現時,香港有173個項目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339項二級歷史建築及518項三級歷史建築。但有幸被保存下來建築,卻很多是以「保育活化」之名,已交由商業營運,失去原本社區價值,甚至整幢移走重建。要保育這些建築,除了靠商業活化外,還可以怎樣做?把歷史建築分為三級制的做法,又是否足夠?--RTHK Website.

22:59
15. 完成不可能任務

2022-04-07

觀看人次: 2

國家領導人強調「把盡快穩控疫情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由中央全力支持援建的臨時性社區隔離治療設施(方艙醫院)包括青衣、前新田購物城、粉嶺、元朗潭尾和落馬洲河套區等,將提供數以萬個隔離單位解燃眉之急。當中很多不同政府部門通力合作,羣策羣力,部份工程由內地施工隊籌建。政府為此行使《緊急法》,加快物資運送以及工程進度。危急關頭下,援建項目團隊如何採用新思維,各施其職,完成「不可能的任務」--RTHK ...

22:59
16. 中醫之路

2022-04-14

觀看人次: 2

二十世紀,西醫在香港迅速發展,百年間,中醫中藥慢慢被邊緣化;直到回歸前1995年才開始有「中醫業發展籌備委員會」,正式承認中醫的地位。回歸後,大學開始提供中醫藥訓練,受過正式學術培訓的中醫師投入市場,第一間中醫院亦即將興建,計劃2025年逐步投入服務。但在業界,卻有很多論爭,特別著眼於中醫的研究和行醫方式應該西化/科學化,成為西醫的輔助,好爭取更多資源和認受性;還是應該堅持中醫傳統的哲學與體系?在...

22:57
17. 果欄大轉身

2022-04-21

觀看人次: 9

港政府推出了油尖旺區的重建計劃,當中包括果欄的重建,但建議一出,便引起了商戶強烈的反應,究竟這個計劃對果欄的商戶有什麼影響?未來的果欄會有怎樣的新氣象?--RTHK Website.

22:59
18. 漁何是好?

2022-04-28

觀看人次: 14

自2013年起本港水域禁止拖網捕漁,以及南海漁獲日漸減少,本港捕撈漁業經營環境日差;政府推出漁業持續發展基金,並於東龍洲魚類養殖區設立現代化海產養殖示範場,協助傳統漁民向可持續之方式轉型,同時透過優質養魚場計劃推廣本地魚產品;本地亦有魚排養殖戶,發展新派之養殖及經營模式,例如兼養珍珠貝等;面對全球漁業由捕撈轉至養殖之大趨勢,本地漁民可否找到生存之道?--RTHK Website.

22:59
19. 有機生活

2022-05-05

觀看人次: 1

"近年港人健康意識的增強,健康飲食文化十分流行,食物標榜「有機」、「純天然」,價錢更是「高人一等」,「有機」是指在生產食物的過程中,不使用化學物品,沒有人造肥料、化學添加劑,香港有部分人在過「有機生活」,他們的生活模式是怎樣?而追求綠色生活的同時,你有曾思考究竟「有機」是否等如「健康」呢?你想吃得健康,有沒有追尋究竟食物來源地在哪裡?本港有機食品除了從世界各地引進,本地有機耕種作物也都多如雨後春筍...

22:59
20. 療法大不同

2022-05-12

觀看人次: 1

"目前不以西醫西藥或註冊中醫為治療方法的,坊間另有的療法常被稱為「另類療法」。現時,除了註冊西醫及註冊中醫,其他治療師沒有認可發牌認證制度,使用這些服務的市民難以得到保障。有本地醫生指,現時確實難純以法律觀點釐定具爭議的治療方法,如香薰療程亦屬此列。其中有一些自然療法亦有相當風險。是否由註冊醫生進行便屬合法及安全?「另類療法」是否應受法例規管?市民接受這些治療有何保障"--RTHK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