鏗鏘集[2018]
顯示第 21-30 筆資料 (共 52 筆)
21. 土地大辯論
2018-05-21
觀看人次: 2
"香港人住得貴、住得細是共識,但要解決土地荒問題, 如何增加土地供應就是需要未來五個月, 靠公眾在「土地大辯論」中凝聚共識.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了十八個增加土地供應的選項, 當中應否改劃哥爾夫球場、以公私合營模式釋放私人農地、應否大幅填海或開發郊野公園, 引來最多爭議, 市民會如何衡量抉擇呢?不過, 增加土地就是否等於能解決香港人的住屋問題? 仔細檢視政府土地供求的估算後, 有人認為政府高估土地...
22. 三中商
2018-05-28
觀看人次: 2
"在香港, 每年都有幾千本書出版. 書店林立, 各種各樣的書目不暇給, 但原來香港超過一半的書店, 來自同一集團. 香港還有五大出版社, 有三間來自此集團. 誰在經營這龐大的出版和書店集團? 和中央政府有沒有關係? 鏗鏘集展開調查"--RTHK website.
23. 風中之燭
2018-06-04
觀看人次: 5
"八九六四.在內地, 是一串被消失的數字;在香港,似乎是漸漸褪色的日子. 二十九年過去, 有人堅持年復年地點起象徵希望的燭光, 爭取平反; 二十九年過去, 死難者家屬群體「天安門母親」仍然有一個心願未了: 希望中央政府能夠公開當年六四事件的真相, 公佈死難者名單. 然而二十九年過去, 他們一方面以和平抗爭方式表達訴求, 一方面卻受到政府的嚴密監控; 已陸續有接近五十位死難者家屬去世, 仍在生的死...
24. 一龕難求
2018-06-11
觀看人次: 1
"中國傳統觀念講求生養死葬, 是孝道的根本. 去年近四萬六千死者中, 超過百分之九十三採用火葬, 社會對於骨灰龕的需求與日俱增. 公營骨灰龕長期供不應求, 有市民轉向私營骨灰龕場買位, 為了加強規管, 《私營骨灰安置所條例草案》在2017年中刊憲並生效, 正式設立發牌制度, 而在兩個月前, 私營骨灰龕場申請牌照期限屆滿, 發牌委員會共收到144間私營骨灰安置所的申請, 在這段真空期, 市民將面對由...
25. 廣東話
2018-06-18
觀看人次: 38
"根據統計處資料顯示, 以廣東話為母語的人口由超過九成, 下跌至百分之88, 反而操普通話為母語的人口有增加的趨勢. 香港人對廣東話各有什麼情意結? 周一諾是海歸派, 來港七年, 溝通仍以普通話為主, 甚少機會用廣東話. 她承認, 雖然自己會講老家浙江方言, 但仍以普通話為母語, 即或生小孩也不會再跟她講方言, 會一代一代地失傳了, 而香港是難得保存母語粵語很好的地方. 劉爽是北京人, 以專才身份...
26. 隔著玻璃說的話
2018-06-25
觀看人次: 3
"「父母身心疲累地來到赤柱監獄探我, 做錯的是我, 但卻要他們承擔. 我不忍家人遠道而來, 但又渴望與他們相見, 因為我知道那是我唯一的支柱.」曾被監禁廿六年的阿達如是說. 入獄令人失去自由和舒適的物質生活, 但最痛的是難以跟家人朋友聯繫. 過來人都說, 每一次的親友探訪, 都是令他們在獄中重拾信念, 重新振作的機會. 探監的限制甚多, 可送給在囚人士的物品全部都有嚴格限制, 探訪的次數和時間亦有...
27. 性本善
2018-07-02
觀看人次: 28
"色情網頁、交友程式、裸聊、援交是年輕人的見聞甚至經歷, 但性在很多人眼中, 卻仍是禁忌. 生活上, 性與年輕人很近. 在學校、在家中, 性與年輕人卻很遠. 今時今日, 性資訊唾手可得, 調查卻顯示, 年輕人的性知識水平不進反退, 有何原因? 當年輕人性知識的主要來源之一是色情影片, 香港的性教育, 是否足夠? 當「如何緊急避孕?」是網上性教育平台的常見問題, 性教育的方向和內容, 是否已不合時宜...
28. 深耕
2018-07-09
觀看人次: 3
"六位年輕人: 林冠存、林瑋、陳銘基、何坤洲、林兆彬、王德源, 各自投身地區工作, 各有不同理念. 有人認為改變由社區開始, 有人想扭轉區議會建制派主導的局面, 有人為了服務社區, 有人希望保住年輕人的聲音. 地區戰開打, 建制派與民主派各派新丁搶攻新屋邨, 有何策略? 政策倡議者和本土派青年分別轉打地區牌, 如何實踐理想? 要為社會帶來改變, 地區深耕是否出路?"--RTHK website.
29. 《你的愛是穿透鐵窗的陽光》
2018-07-16
觀看人次: 1
"劉霞曾說:「我就是要嫁給那個『國家的敵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跟遺孀劉霞的愛情故事, 也離不開抗爭. 劉曉波與妻子劉霞的婚姻, 一半以上時間是處於被監禁的狀態. 他們相識於80年代, 愛情故事始於六四;劉曉波坐牢時, 政府不讓他們見面;最後經過幾番爭取, 婚宴在勞改營的食堂舉行. 一紙證書, 讓劉霞有權到東北探視新婚丈夫, 但成為劉太後, 她沒有甜蜜的新婚生活, 每月到離家1600公里的勞...
30. 國歌法
2018-07-23
觀看人次: 7
"政府正就《國歌法》展開本地立法工作, 但未見具體法律條文, 就已經惹起社會大眾爭議. 一邊廂認為立法能規範及教育市民, 杜絕市民作出不尊重國家的行為, 透過國歌教育培養國民身分認同. 另一邊廂則強調制定國歌法可能破壞言論自由, 而會身分認同並不能透過強硬手段建立. 一次議案立法, 再掀起大眾對國民身份的反思"--RTHK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