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香港故事. [第33輯], 本土plus+

Showing 1-10 of 10 results

21:30
1. 種米・種情

2016-12-03

1 view

"種米是香港最古老的行業。昔日的元朗更加是深圳河兩岸最主要的米倉。元朗絲苗曾是本地獨有品種,其中有兩個響當當的名牌:齊眉米同絲苗米。八十年代之後,本土米逐漸式微,再無人種米。相隔三十年,元朗一帶又再出現一片稻田。"--RTHK網頁. "80後的周思中由遷拆天星、皇后碼頭,到之後的反高鐵,保護菜園村運動亦都有他的身影;近年,由抗爭轉化為農耕,同樣是追求一種自由自主的生活。" "瑤瑤剛剛在...

21:30
2. 轉角的風景

2016-12-10

1 view

"兩間樓梯錶舖,見證著時代的變遷,連繫著一個家。"--RTHK網頁. "吳拾在佛山開錶行,小時候在國內學修錶。1947年來到香港,在九龍城的一間樓梯舖落腳,小小的一家店,養活了一家五口,修錶五十幾年,至今八十五歲。吳伯伯兒子從小在舖內跟父親學師,耳濡目染之下對錶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後來更前往瑞士鐘錶學校學藝,畢業後即被大行羅致,負責訓練亞洲地區手錶維修學徒,集傳統技巧及正規修錶理論於一身;吳伯...

21:30
3. 舞吧! 香港隊

2016-12-17

1 view

"還記得九歲時的你,在做甚麼嗎?"--RTHK網頁. "九歲的廖雲軒,為了能穿一雙高跟鞋跳舞,決定跳社交舞,更拉了比她大一年的哥哥廖啟森當舞伴,沒想到十年後,兄妹二人已是香港代表隊,代表香港在國際舞池摘下無數金牌,在世界排名第一百七十二,亞洲排名第二。" "在一般人眼中,他們像舞蹈員,像藝術表演者,實際上,自從社交舞於九十年代被納入體育舞蹈後,社交舞已提升為世界級的體育項目,速度、技巧...

21:30
4. 香港情色

2016-12-24

5 views

"心理學家說,顏色只是光的折射,本身無意義,但卻將人帶入他的潛意識。顏色的意義其實是有人的潛意識,以及社會歷史文化經濟等諸多外在因素決定。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綠色一度是香港的主流顏色,當時天星小輪,電車,街市攤檔,冰室,甚至平民家居的牆壁地板都是綠色,社區攝影師吳文正稱之為“草根綠”。當時紅色與白色亦是最本土的香港顏色,因為中國人視紅色為吉利,無數招牌都以紅底白字或白底紅字書寫。當時人的衣著反而樸素...

21:30
5. 紋身的女孩

2016-12-31

9 views

"當大學生都忙於課業與實習,高子媚(Jayers)卻日夜竄到紋身店學習紋身。大學的自由空氣讓她找到了紋身師的夢想。然而,家人對紋身嗤之以鼻,朋友不了解她的取捨,甚至紋身業鮮有女性入行,她孤身走上一條看不清的路。本身無畫畫基礎的她,七年來不斷進修畫功和紋身技藝,希望將紋身推上藝術層面,一改舊社會黑幫文化的印象。"--RTHK網頁. "時代轉變,紋身漸趨普遍。紋身不再是江湖人士的標誌。去年,高子...

21:30
6. 我愛蛋撻頭

2017-01-07

6 views

"六七十年代,香港還有不少巷仔理髮店,街坊可以坐在巷口,花五毫子就可以邊看公仔書邊剪個清爽短髮,那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半個世紀過去,香港大約只剩十多間巷仔理髮店,理髮師傅最少也有六七十歲。但在灣仔一條老舊巷仔,竟有一位九十後年青人,守著父親的小小理髮店,揉合新舊的理髮和剃鬚手藝,吸引外國以至本地年輕人光顧。原來這位年青人不忍心父親打拼半生的小店和手藝無以為繼,所以決心入行。而父親遽然離世,也讓這位...

21:29
7. 忘卻.放下

2017-01-14

41 views

"蘇守忠在1966年走上街頭抗議天星小輪加價,被視為香港史上抗爭第一人,他的反加價運動以及六七暴動被視為香港最早期本土意識的醒覺,本土政治亦開始萌芽。石中英1967年在官校受英式教育,並非傳統左派背景;因同情罷工工人,與同學印製傳單「愛國無罪,抗暴有理」,成為少年犯,坐牢一年半。出獄後轉成為商人,促成歐美大型企業與國企的合作,由抗爭者轉變為建設者。他現正籌備拍電影,亦資助出版書籍,舉辦講座,希望盡...

21:29
8. 都市音符

2017-01-21

2 views

"本地樂隊「新青年理髮廳」的3位成員,眼見香港這個家慢慢變得面目全非,遂以不同類型的創作和演出,跟觀眾懷舊一番;早前3人趁首張專輯剛剛推出,回到他們的「起點」──紅磡,嘗試在這個仍是「發展中」的社區,尋回這幾年香港失去的風景和人情味。發仔來自基層家庭,父母做清道夫,社工系畢業後順理成章成為社工,常常鼓勵年青人去追夢,最終自己也身體力行,放棄穩定工作,用歌曲去影響更多的人;Showroom自認是「廢...

21:30
9. 口噏噏, 粤語有秘笈

2017-01-28

14 views

"粵語,是香港的本土語言,用來傳遞訊息,格外傳神。"--RTHK網頁. "近年,當粵語的地位受到動搖,一對洋人卻走出來著書立書,捍衛我們的本土語言。" "今年七十歲的退休教授包睿舜,天生對語言非常敏感,二十多歲學習中文,後來在三藩市唐人街聽到粵語,發現粵語和普通話差別甚大,深感興趣,開展了他研究粵語之路。先是博士論文研究粵語的懶音;再花十四年光陰,編撰了具一萬五千多條字詞的粵英詞典,為...

10. 撐花牌, 喜迎春

2017-02-04

Available at Media Resourcs Collection (3/F)

"香港的時代轉變,與都市化發展息息相關。香港都市面貎演變成一棟棟石屎大廈、大型商場,再難找到燦爛花牌的蹤跡。但每逢農曆新年,一個個樓高三層的花牌,掛滿新界舊區。多條古舊圍村仍然保留傳統,搭起具香港本土特色的花牌助慶,構成都市另一面風景。每個花牌背後,融合紮作、書法、繪畫、竹棚工藝,是花牌製作人一手一腳完成的藝術品"--RTHK網頁. "位於元朗的李炎記花牌店,已經有60多年歷史,一直是家庭式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