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星期日檔案[2019]

Showing 21-30 of 39 results

22:30
21. 代代相傳

2019-06-02

21 views

"香港有四百八十個非文質文化遺產項目,政府在最新的財政預算案中,撥款三億予康文署用作保護本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龍舟遊涌更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這些民間祭祀習俗近年被視作旅遊景點去推廣,希望引起更多市民關注,現時本港的保育工作做得如何?究竟如何在保育傳統文化與商業化中取得平衡?"--TVB website.

22:29
22. 鐵窗內外

2019-06-09

2 views

"終審法院去年裁定,本港首宗提供代客探監服務的上訴人無罪,指出囚犯朋友的定義廣泛:有合法及真誠的原因去探訪,給予在囚人士精神及物質支援。亦有囚犯司法覆核,爭取非緊急情況下,可在獄中致電親友,案件正等候裁決。不少家屬現時依然長途跋涉到遠離市區的監獄,每次探望鐵窗內的親人半句鐘。有研究顯示,親友及義工探訪支持,有助降低更生人士重犯率。外界的探望和關心,對更生人士有何幫助?他們需要怎樣的「朋友」關心支持...

22:29
23. 護士向前走

2019-06-16

1 view

"香港醫生人數不足,市民亦面對急症室與門診輪候時間長的問題。除了增加醫生供應,另一方法是釋放護士的潛能,讓她們負擔起更多工作。事實上,外國早有專科護士和執業護士的概念,在基層醫療和醫院醫療,皆扮演重要角色。但在香港,受限於訓練制度和法例,護士的職能仍未完全發揮。雖然如此,在社會上仍有一群護士,嘗試實行各項計劃,以實際行動告訴大家,護士不只是醫生的助手。"--TVB website.

22:29
24. 斜槓族

2019-06-23

9 views

"近年有不少人選擇發展多項事業,不再追求單一的「朝九晚五」全職工作。他們在介紹自己的工作時,須以斜槓符號「/」來區分不同職業或身份,被喻為「斜槓族」。有機構推算,香港於 2015 年共有五十多萬名彈性就業者,佔總就業人數 13.9%。「斜槓族」的生活是怎樣?他們為甚麼展開多職生涯?當中遇到甚麼挑戰?"--TVB website.

22:29
25. 男言之隱

2019-06-30

13 views

"男士一向被標籤為「剛強」、「堅毅」。2017 年一個全港性精神健康調查顯示,本港男性的精神健康顯注較差。面對家庭及事業的壓力,不少男士傾向處理問題而忽略情感需要。香港男性要突破性別定型,坦承接受情緒困擾,有幾大阻力?坊間不乏對兒童、長者、女性的支援,惟男士一環則較少關注,社福機構如何回應男士的需要,協助他們及早體察自己的需要?"--TVB website.

22:29
26. 學習失敗

2019-07-07

32 views

"香港中學文憑試即將放榜,莘莘學子將會收到成人禮的第一張成績表。公開試被喻為「一試定生死」,一個考試怎樣主宰人生?有調查顯示,愈來愈多青少年受情緒困擾。有機構在2018 年向 21 間全港中學收集問卷,發現在約 7,500 名受訪學生中,逾半呈抑鬱徵狀;四分一中學生出現焦慮,大部分學生表示壓力來自於學業。學業至上的社會,面對考試成績不如意,學生又是否懂得面對失敗?這世代的家長,又應如何學習面對子女...

22:29
27. 哭嫁

2019-07-14

48 views

"粉嶺龍躍頭圍村有一群婆婆,五十至七十年代經歷盲婚啞嫁,出嫁時會唱哭嫁歌謠,表達對婚姻不由自主、傳統女性命運的無奈與傷感。她們婚後生子顧家、種田勞動,地位及待遇卻隨著現代社會轉變,漸被忽略遺忘。當年圍村新娘傳唱的哭嫁歌, 2014 年被納入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更有非牟利機構獲政府資助研究,紀錄這群末代「哭嫁新娘」的故事。傳統圍村婚禮習俗背後有何文化意義?如何影響一班紀錄者反思女性角色與婚姻...

22:29
28. 匠心獨運

2019-09-29

4 views

"穿越橫街窄巷,總有一班年長的工匠,在街角默默耕耘,用雙手修補他人珍貴的物件。食環署自 2015 年起,向具懷舊本土文化特色的無牌街頭工匠,簽發新的固定攤位(工匠)小販牌照,包括補鞋匠、鐘錶修理匠、鎖匠及線面師等。食環署早在十年前為工匠登記,不過,真正獲得發牌的工匠卻是寥寥可數。工匠怎樣才可以獲得發牌?他們的手藝又如何能夠承傳下去?"--TVB website.

22:29
29. 修復心靈

2019-10-06

1 view

"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示威及警民衝突,由6月9日發生至今已經超過三個月,不同背景、階層、政治立場的香港人於這段日子裡,情緒如坐過山車,被接二連三的事件所牽動。有機構的調查顯示,有市民出現高危情緒困擾,有部分人更出現自殺念頭。社會事件如何影響小市民的生活和情緒?令他們最感到困擾的是甚麼?坊間組織如何為大家急救心靈?" --TVB website.

22:29
30. 小小家長

2019-10-13

16 views

"部分基層兒童因為家長為長期病患者、工時長或來自單親家庭,需要獨立自理生活,分擔照顧家庭的工作。他們年紀小小便懂得買菜煮飯、打掃洗衣,甚至照顧年幼弟妹或病重家人。外國社福研究定義這群孩子為「未成年家庭照顧者」,認為兒童承擔照顧工作,將影響他們的身心及社交發展,但其照顧角色卻易被社會忽略,導致缺乏適當支援。在香港,這群孩子如何缺乏資源和照顧下,處理家務和生活起居,甚至照顧家人?社會對他們有何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