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2019]
Showing 1-10 of 51 results
1. 束手無「拆」
2019-01-05
3 views
"五光十色的招牌是香港特色,但過去規管寬鬆,老化、廢棄等問題嚴重,成為鬧市炸彈。屋宇署八年前,將新搭招牌納入小型工程監管,當時清點過全港有約十二萬個招牌,大部分都屬於違例招牌,而經檢核符合規定的舊招牌就獲准保留。多年過去,保育團體批評措施令老店招牌留不住,最新一份審計報告卻批評,逾千個清拆令被拖延,最嚴重長達十二年,究竟規管制度哪裡出了問題?"--TVB website.
2. 發豬瘟
2019-01-12
1 view
"內地爆發非洲豬瘟,更蔓延二十多個省份,由於沒有疫苗和治療方法,唯一處理方法是全面撲殺,巴西和西班牙更分別花了七年和三十五年,才能從疫區中除名。現時本港有九成半豬肉來自內地,即使凍肉和肉製品也可能帶有非洲豬瘟病毒,部分地區如台灣已全面禁止內地豬肉製品入口。如果內地疫情持續,對本港生豬和凍肉供應有何影響?香港只禁止疫區三公里範圍內豬場的生豬入口,防疫措施是否足夠?"--TVB website.
3. 西九舞台
2019-01-19
1 view
"「西九文化區」規劃超過十年,首個主要表演場地「戲曲中心」正式落成。不過有戲曲團體指出其租金偏貴,對場地發展持觀望態度。到底「戲曲中心」未來的營運,要如何平衡推動藝術的責任,以及實際的商業考慮?除「西九文化區」,本港另會有「東九文化中心」落成。是否有表演場地,就能突破香港藝團發展的「瓶頸」?香港政府和「西九文化區」,須有何配合?"--TVB website.
4. 老吾老?
2019-01-26
16 views
"長者綜援的申請年齡,下月由六十歲調高至六十五歲。相關政策調整是上一屆政府提出,立法會跨黨派反對,但政府去年將相關政策,放在《財政預算案》表決中一併通過。政府為何要調高申請年齡?政黨反對的理據是甚麼?政府指不少六十至六十四歲的「少老」都有工作能力,近年整體長者就業情況也有明顯改善。來自基層的長者在就業市場有何選擇?政府的支援是否足夠?私營機構仍未將退休年齡延後,政府就調高長者綜援申請年齡是否合適?...
5. 醫療「購物」券
2019-02-02
1 view
"長者醫療券推行了近十年,涉及的實際開支每年增加,去年達二十六億元,較對上一年增加了近十二億元。醫療券不可純粹用於購物,現實又如何?這一集《新聞透視》走訪不同的醫療服務提供者,包括中醫、視光師等,醫療券除了用於看病,還可以買甚麼?醫療券變「購物」券,制度漏洞該如何堵塞?"--TVB website.
6. 分流得「塞」?
2019-02-09
2 views
"西隧專營權餘下四年多,政府率先拋出分流方案,提議東隧、紅隧加價最多一倍,以補貼西隧減價,拉近三條過海隧道的收費水平,預料每年可帶來八億元社會效益。不過建議涉及隧道加價,引來各黨派反對,相反如果統一調低收費,又勢必催谷額外車流,交通擠塞是否單靠分流便可以解決?"--TVB website.
7. 此路不通
2019-02-16
5 views
"據政府官員表示,粗略估計全港私家街道有數千條。部分私家街道環境衛生惡劣,霸佔街道堆放雜物時有出現,甚至劃位自製停車場,私家道路是否成為「三不管」地帶?政府早於三十年前推出「收回及修葺私家街道計劃」,但至今只收回七十多條,為何進展緩慢?屋苑加裝鐵閘,令公眾無法通過澳景路,來往調景嶺及藍田,再次掀起社會對路權的關注。政府擁有業權的道路,由私人屋苑管理,會產生甚麼問題?"--TVB website.
8. 走「塑」之爭
2019-02-23
30 views
"全球「走塑」意識抬頭,香港不少食肆響應推行「走飲管」,卻激起部分市民及網民不滿。為何一個環保的行動,會被視為「擾民」甚至是「偽善」?餐廳想支持環保有何困難?多國將禁用即棄塑膠餐具。本港政府亦稱,預計在今年研究推行相關政策的可能。不過,十年前政府推行膠袋稅,膠袋的使用量最終不跌反升,連帶製造出更多的垃圾。「走塑」會否帶來相同的問題?要在香港移風易俗,需要甚麼條件?"--TVB website.
9. 銀髮司機
2019-03-02
12 views
"根據運輸署資料,香港持有有效私家車車牌的人士當中,年紀最大的達到一百零三歲;而最年長的的士、小巴駕駛執照持有人亦年過九十。雖然持執照者不一定有駕駛習慣,相對於專營巴士,的士、小巴司機不設年齡上限,面對車長老化問題,是甚麼原因令行業缺乏新血?所有駕駛者年滿七十歲後,每次續牌需要提交,經醫生簽署的體格檢驗證明書,這個唯一的把關,是否足以確保司機自身和道路安全?"--TVB website.
10. 種樹得樹?
2019-03-09
1 view
"誰不希望種花得花,種樹得樹?政府去年在昂坪種櫻花,今年會否櫻花成林?西九戲曲中心內種植垂榕,有否足夠條件讓榕樹健康生長?政府說要在適當的地方種適當的樹種,怎樣才算適當?去年山竹襲港,當局收到超過六萬宗塌樹報告,本集《新聞透視》在樹木的「死因」之中,尋找種樹的啟示。"--TVB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