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2018]
Showing 11-20 of 51 results
11. 爭奪高球場
2018-03-17
3 views
"房屋供應問題困擾香港多年,土地專責小組下月諮詢,希望社會探討未來土地供應來源,焦點之一是粉嶺高爾夫球場。高球場佔地172公頃,是一所有過百年歷史的私人會所,被外界指是富豪俱樂部。高球場指球場內有不少古墓和古樹,極具保育價值,不應該為建屋而剷平球場。保育和發展是否不能並存﹖粉嶺高球場近年在政府要求下,逐步增加公眾開放時間,非會員可以在指定時間入內打球。收回粉嶺高球場會否影響高球運動發展?"--TV...
12. 說明,說不明
2018-03-24
2 views
"《商品說明條例》自一三年七月修訂後,規管了商品與服務的虛假說明。過去曾有酒家因「鮑魚福建炒飯」沒有鮑魚成分被判罰款,去年底亦有老牌酒家的粟米石斑被驗出並非石斑,而遭檢控。早前一間健身中心,在停業前用低價吸引客戶簽約預繳。現時的《商品說明條例》雖然能夠令不法商人負上刑責,但如果要追討金錢,消費者依然無從入手。社會發達,消費者權益日益受到重視,但商界則有聲音認為不便經營,兩者間應如何平衡?"--TV...
13. 巴士安危
2018-03-31
9 views
"巴士奪命車禍接二連三,涉及巴士的大小交通意外,平均每天有超過六宗,車長的工時及駕駛態度備受關注。車長指摘公司待遇差,全職車長大量流失,在職車長以長工時換取加班費,疲累駕駛造成馬路上的隱形炸彈。運輸署縮減巴士車長的駕駛時數,是否就能對症下藥?巴士公司已安裝俗稱「黑盒」的監察系統,紀錄車長的駕駛態度,甚至有公司透過新科技,對車長駕駛行為作出即時防撞預警系統,又是否有效減少意外發生呢?"--TVB w...
14. 給你五百億
2018-04-07
5 views
"財政預算案預留五百億發展創新科技,平均每名香港人獲分配近七千元,雖然投放在創新科技的撥款佔GDP比例,仍低於日本、韓國等地,但相對去年預算案預留一百億,額度已大幅增加。給你五百億,你希望政府由哪方面推動創科?光靠增加撥款,可否解決初創公司面對的困難?這一集《新聞透視》問問初創企業,從他們的經歷中反映在香港投身創科的困局。"--TVB website.
15. 國民待遇
2018-04-14
29 views
"國務院將港、澳納入國家規劃,提出粵港澳「灣區」概念,推動三地融合,建立宜居宜業的大灣區。目前,有五十多萬香港人至少一半時間居住在廣東,當中包括工作、創業、升學,以至安老退休,他們在兩制之下面對「國之內、境之外」的待遇,生活上面對甚麼困難?中央政府近日提出讓港人在內地可享有「國民待遇」,例如在住房、教育、交通等方面逐步享有內地居民的同等待遇,香港人未來的「灣區生活」會是怎麼樣?"--TVB web...
16. 學也融融?
2018-04-21
113 views
"現時全港有超過四萬名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 在主流公營中小學就讀. 雖然政府撥予各校的支援津貼增加, 但被批評未能對症下藥, 近年亦有家長不堪照顧壓力, 而發生倫常慘劇. 融合教育推行已近二十年, 種種問題為何仍未得到解決?"--TVB website.
17. 土地大辯論
2018-04-28
3 views
"負責推動「大辯論」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於四月底展開公眾諮詢,十八個選項分為短中期、中長期和概念性三個類別。政府指為香港長遠發展,仍欠缺1200公頃土地,是否應從發展商手上,不少於1000公頃的農地儲備著手,實行「公私營合作」?專家建議在葵涌貨櫃碼頭上蓋建屋,發展「空中新市鎮」,規模可媲十個太古城,計劃又是否可行?"--TVB website, May 8, 2018.
18. 縮水醫保
2018-05-05
5 views
"討論二十年的醫療融資終於落實,政府預計明年初由參與計劃的保險公司,推出標準化的自願醫療保險。所謂標準化的醫保與現時市面上的醫保有何不同?已購買醫保的市民是否值得轉買?自願醫保的初衷是透過規範住院保險,同時規管醫療和保險業界,以鼓勵市民使用私營醫療服務,長遠減輕公營醫療負擔。自願醫保是否真的做到加強規管?能吸引市民轉投私營市場嗎?"--TVB website, May 15, 2018.
19. 安老院的誕生
2018-05-12
6 views
"政府估計應付人口老化,合共要四百幾間安老院舍,不過,建成一間安老院動輒要十幾年。政府五年前開始「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利用自己的土地重建或興建安老院舍。明明有錢又有地,但六十多個合資格項目,五年間只有六個項目動工。有機構的土地「曬太陽」十二年,仍未動工,問題出在甚麼地方?"--TVB website.
20. 迫爆行人路
2018-05-19
4 views
"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規定,人流高的道路,需要至少闊4.5米,不過香港有很多舊區,行人路狹窄,出現人車爭路的情況,更曾出現多宗交通意外。加上本港人口上升,新市鎮的行人路也不敷使用,會為社會帶來甚麼危機?情況有多嚴重?隨著國際社會越來越重視步行的安全及舒適,加上人口老化,香港有沒有地方能借鑑?"--TVB website.